2011年即将结束,在这一年中,3S行业发生了众多大事:地理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为产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政策方向,从国家到地方的政职能机构更名开始了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体制探索,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将地理信息带入了全民时代……为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引起全体3S人的参与,3sNews网站启动了“2011年十大3S事件评选”活动。首先由本站编辑根据点击量、影响力、评价度等指标从近一年发生的重大事件中推出20条备选项,然后网友通过专题网页对自己认可的十大3S事件进行投票,最终我们将根据投票结果和编辑推荐选出2011十大3S事件进行点评,并在本站及《3S新闻周刊》公布,以飨关注者。
谷歌地图已递交电子地图牌照申请 至今仍在审批中
2010年5月,新版《互联网地图服务专业标准》颁布,要求所有在国内提供在线地图服务的厂商要向测绘局申请取得相应牌照。谷歌地图作为互联网地图领域的强势竞争者,在这次牌照风波中备受关注。先是2010年6月百度、搜狗、图盟等25家企业获得互联网地图牌照,而谷歌落选。在2011年3月31日大限将至前,又有媒体爆出,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相关人士透露,谷歌仍未向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交互联网地图牌照申请。接着,6月份的消息指出,谷歌以合资单位北京谷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名正式提交了牌照申请,但时至今日仍无可靠结果。但同为外企,微软的合资公司美斯恩地图牌照申请在今年7月进入公示阶段,以此对比,谷歌地图牌照事件更令人费解。目前谷歌地图仍在正常运营,但最终是否能获得地图牌照,将会关系到其在中国市场的整个布局。为何至今仍未获得电子地图牌照?对于这个一直悬而未决的疑问,谷歌地图负责人在历次记者追踪时均未给出明确回应,一切疑问的答案还都在不确定中。
方正国际收购山海经纬 布局IT服务全产业链
2011年10月26日方正国际正式对外宣布完成对山海经纬全部资产的收购,并与其原子公司方正奥德整合,成立方正国际公安和GIS事业部,山海经纬原董事长周大良出任总经理,悬了一年的收购事件终于尘埃落定。此事件引起了广泛讨论,多数网友认为,山海经纬投靠方正国际,是为了引入资本,加快上市步伐,属明智抉择。实际上,这种以小依大的战略在一年前周大良答记者采访中已经得到了印证。而收购方CEO管祥红表示,并购山海经纬是方正国际战略布局的重要部分,未来公司将在地理信息服务领域继续追加投入。
首次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举行 3147人获得证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第五章第二十五条规定:“从事测绘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条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人事行政主管部门规定。”测绘成果是对国家版图和疆域的反映,体现了国家的主权和政府的意志。测绘成果的质量与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地籍测绘、房产测绘及其他一些测绘成果的质量更是直接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实施注册测绘师制度,强化测绘专业技术人员的法律责任意识,可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在今年4月16日至17日,我国举办了首次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来自全国的3万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本次考试,这标志着我国注册测绘师制度进入正式实施阶段。按照合格标准要求,每科目成绩达到72分(每科满分120分),且3个科目全部合格者可获得注册测绘师资格证书。全国共3147人通过考试,通过率为13.01%。
中国四维与美国DG公司合资成立四维世景
2011年4月28日,中国四维与美国Digital Globe公司合资成立四维世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据了解,作为DG公司在美国境外成立的第一家合资公司,四维世景将以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技术为依托,集3S技术为一体,提供卫星遥感影像资料、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处理和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综合应用服务,这将无疑对我国遥感市场带来更多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竞争。
首个国家大型地名数据库管理系统研制成功
民政部于今年5月在广西南宁召开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工作推进会议,总参某测绘信息技术总站成功研制的国家级大型地名数据库管理系统投入使用。该系统目前已正式配发给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名主管部门,将为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国家地名数据库提供了技术保证,对推动国家地名管理的法规化、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实现国家地名、行政区划和陆地边界三位一体的高效管理均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手段。
国家测绘局正式更名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在今年两会召开期间,国家测绘局副局长李朋德和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杨维刚都提出建议,将国家测绘局更名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他们认为,地理信息监管已经成为国家测绘局的重要工作,但现有名称无法体现出这一重要职责,客观上造成了各部门及社会公众对地理信息作为国家战略性资源的认识以及安全保密的要求还十分淡漠,对地理信息资源管理部门的了解还很模糊,给我国地理信息资源的建设、开发利用、安全监管以及主管部门全面履行职责等造成了很大影响。今年5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知,批准国家测绘局正式更名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业内人士分析,更名背后意味着地理信息开始从国家层面受到重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未来将更加注重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作为监管部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也承担了“监督管理地理信息获取与应用”的职能,将进一步加大力度维护地理信息涉及的国家安全和利益问题。
65家无资质从事互联网地图服务单位被曝光
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互联网地图服务资质申请的相关规定,对于在2011年3月31日前仍未获得服务许可证的企业,将发出警告;在7月1日之后,将对此类企业采取行政措施。今年5月30日及6月28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分两批次对街旁网、链家在线等共65家未申请互联网地图服务资质仍在运作的单位进行了公开曝光,“互联网地图服务资质”再一次成为行业热词。该通报责令这46家互联网地图服务网站依法申请互联网地图服务测绘资质,2011年7月1日后还未申请而继续从事互联网地图服务的网站,将依法予以查处。
Esri首个驻外研发中心落户北京 将致力于本土化探索
2011年6月8日,Esri(北京)软件研发中心正式成立,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在战略上,作为全球最大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供商的Esri公司,关注中国GIS发展已有20多年的历史,从2003年4月在中国成立Esri中国(北京)有限公司到2011年6月首个驻外研发中心在京正式,Esri在中国的本土化步伐逐渐加快。Esri中国总裁何宁此前在Esri用户大会上表示,“该研发中心的成立,有利于将Esri的技术和产品本土化,并针对中国本土的应用需求,进行基础技术的研发。同时,也有利于将国外最新的技术成果和管理模式引入中国,开展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助力中国市场的发展。”而在职责上,研发中心负责人张剑宇表示,Esri研发中心对自身的定位就是不做测试汉化,不做公司外包,不做项目开发,而是真正的做软件开发。”Esri真正落地中国市场这一举措,一方面证明了中国GIS市场的潜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其带来的竞争对国内GIS企业在研发上的提速及战略上的部署都具有促进作用。
《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发布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于今年7月印发了《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目标是到2015年,建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和信息化测绘体系,争取把地理信息产业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分析指出,随着多项引导性政策的出台,地理信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将迎来巨大的市场机遇,特别是那些参与“数字城市”以及“天地图”等重点项目的公司。据了解,目前超图软件已经参与了多个城市的数字城市建设,公司6月刚刚公告中标西安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项目,金额超过3000万元。四维图新作为由国家测绘局创建的唯一专业从事测绘的国家级公司,为“天地图”提供基础数据。另外,规划还提出,要深入挖掘地理信息技术和位置服务产品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智能交通、现代物流等方面的应用,开发基于地理信息的电子游戏产品、地理信息电视频道以及基于物联网的位置服务产品等,以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四维图新与上汽信息合资成立安悦四维
2011年7月18日,上汽信息与四维图新合资公司安悦四维正式成立,合资公司的成立开启了汽车集团与地理信息服务提供商业务合作的新模式。上汽信息除提供汽车应用软件解决方案等传统服务外,在物联网、云计算、汽车电子信息化等方面将开拓新兴市场,发展汽车远程信息服务和车载信息娱乐终端产品,实现Telematics产业链的掌控和延伸。而四维图新作为老牌的导航电子地图、动态交通信息和车载信息服务提供商,也在2011年推出了其Telematics业务品牌――趣驾。这两大公司的合资将使其在车联网领域的布局的到完善,为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上汽荣威等OEM品牌、售后市场、系统集成商、车载信息服务集成商等客户提供导航电子地图、动态交通信息及相关的信息增值服务。
微软在华合资公司美斯恩获互联网地图甲级服务资质
今年7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其网站上发出公告称,该局相关部门已经对上海美斯恩网络通讯技术有限公司的互联网地图服务甲级测绘资质申请进行了审查,并开始为期七天的公示。据了解,上海美斯恩网络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是微软与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双方各持股50%,主要负责运营微软提供的各项在线服务和软件产品,包括微软旗下MSN,Windows Live和Bing几大品牌。这意味着如果不出意外,公示期结束后,微软必应地图将获得地图牌照,而美斯恩也将成为第二家获得互联网地图服务资质的中外合资公司。此前,诺基亚联新互联网服务有限公司成为首批获得该资质的合资公司。此次必应地图获得相应资质将为微软在华开展互联网地图业务铺平道路。
中科院遥感所建成多模式网络地理信息平台
今年7月,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数字地球与导航定位研究室历时14年完成了多模式网络地理信息平台。该项成果的创新点在于:研究并实现了图文关联的空间信息隐形搜索服务技术;提出并实现了基于知识推理的非规范中文地址的智能匹配算法;提出并实现了基于虚拟四叉树的多级海量影像数据的分布式存储模型。在理论技术方法研究方面,多模式网络地理信息平台技术解决了网络环境下分布集中混合结构软件技术、空间信息的虚拟四叉树数据模型、三维空间信息快速分析及可视化技术、空间信息在线更新技术、分布式空间信息计算与服务技术、空间信息隐形搜索与服务技术等理论与方法问题。同时,基于上述技术方法,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地理信息平台软件──地网GeoBeans。目前,该平台技术和软件已经在公安、武警边防部队、武警森林部队、环保、统计、交通、旅游、城镇建设、卫生、金融、航空等领域得到成功应用。专家认为,该成果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国产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发展和产业化应用起到了重要推进作用。
我国成功发射第八、九颗北斗导航卫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自2001年12月北斗一号开始试运行以来,已走过了近十年的应用历程。开通运行十年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目前,系统运行稳定,性能良好,注册用户已十几万个,非注册用户也约近十万。北斗二号由国务院、中央军委于2004年8月31日批准立项,工程研制建设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建立区域卫星导航系统,为我国及周边地区陆、海、空、天用户提供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随着2007年4月第一颗北斗二号中轨卫星(MEO1)到2011年7月第九颗北斗二号卫星(IGSO4)的成功发射,目前已经形成了3+4的运营服务格局,预计到2012年底,将覆盖亚太地区。第二阶段的目标是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预计将在2020年左右完成。北斗导航系统的建成将无疑对我国定位导航产业链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在军事化应用上基于北斗一代已经进行了一些研究,而北斗二代的建成也同时伴随着其在民用领域的商业探索。
我国实现陆地国土1:5万基础地理信息全覆盖
历时五年之久的完成的西部测图工程和1∶5万数据库更新工程的完成标志着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初步建成,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制完成了全国1:5万地形图"一张图"。此两项重大测绘工程主要获得了覆盖我国全陆面积的地形要素数据、正射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地形图制图数据,将为我国的人口普查、环境保护、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等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据介绍,从“十二五”开始将加快全国数据库的更新,准备今后每一年推出一版全国的1:5万地理信息数据,一年更新一次,三年进行一次大的更新,每年出一版新的数据或者地形图。据了解,这些基础数据除提供“天地图”等国家级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和政府部门使用外,其商业化应用也会逐渐得到推广,这对促进政企合作共促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意义重大。
北斗星通推出我国首款北斗车载导航产品
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2012年实现亚太区域覆盖,北斗导航产业即将迎来大的发展机遇。江苏北斗星通自2010年10月立项开发国内首款北斗车载导航终端,于2011年5月出样机,并于2011年8月定型批产。该产品实现了北斗系统与GPS组合定位,同时具备音频、视频、无线电视、蓝牙智能电话、iPod接入、灵动触摸屏、倒车雷达、无线通讯等功能,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相较于普通的GPS车载导航终端,该款产品拥有更多亮点:1、产品基于北斗+GPS组合定位技术,可接收所有可见的北斗与GPS卫星信号,可实现更高的定位精度和可用性;2、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独有的可传多达120个汉字信息的通信功能,使远离城市的车主在通信信号无法覆盖的区域也能通过短信进行通讯。该产品的推出,打破了GPS系统在我国车载导航产业垄断地位,将有力推动我国北斗导航产业在民用及行业应用领域的发展,基于北斗的汽车导航终端设备研制成功,也为后续推进基于北斗的汽车物联网服务及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龚健雅、郭华东、李建成新晋两院院士
今年8月17日中科院网站公布了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145位科技工作者入围,其中数学物理学部21人,化学部23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30人,地学部25人,信息技术科学部18人,技术科学部28人,测绘地理信息领域共有3人成为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 11月10日中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结束,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导师龚健雅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主任郭华东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但正式名单尚未经官方渠道公布。而在今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中,武汉大学测绘学院院长李建成教授成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